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探索:跨界融合追求卓越
北京大学把2019年明确为“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年”,把本科教育作为北大一切工作的根基,并进行了以下四项探索:
一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落实本科生导师制,试点师生共同学习探索的书院制,开通师生交流网上预约系统,密切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找到“引路人”。全面实行本科生“双班主任”制,书记、校长和院系领导、机关干部深入到学生中间,兼任班主任,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二是推动本科教育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推广以发现和探索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讨论班、读书班、混合式教学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注重实践育人。同时,调整学分比例,把专业核心课做得更凝练。
三是将新兴交叉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将新兴学科与本科教育紧密结合,成立文理工兼容并重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搭建法律、哲学、政治学、语言学等人文社科学科和理工医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进一步优化跨学科、整体性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坚持以质量为导向,加强本科课程和教材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好每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内容、讲授方式、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建设目标,严格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全力打造精品课,推动优质课程的慕课化。支持教师编写精品教材。
2019年05月21日08:28 来源:光明日报
清华大学学堂计划:不断提升育人高度
清华大学在2009年推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试验计划(简称学堂计划),2017年又建立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目前每届约170人。
确立拔尖人才培养理念。明确“领跑者”的理念,学校把学堂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特区,通过大胆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带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制订和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力求小班化和多样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堂计划经常性举办学术活动,首席教授、专家学者、学生自己都可以成为主角,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健全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遴选机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志趣和发展潜质,实行开放式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将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最优秀学生选入“学堂计划”。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为各参与项目分别设立清华学堂首席教授和清华学堂项目主任岗位。聘请国内外优秀授课教师参与学堂班课程讲授或做学术报告。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学生导师。注重全面成长,学校开设由首席主讲的通识课程《学术之道》,通过首席教授讲授自身学术道路,激发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志趣和理想。提升国际视野,利用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等,选派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
2019年05月21日08:27 来源:光明日报
南开大学发布40条本科教改创新举措
针对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南开大学今天正式发布《南开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即“南开40条”,从十个方面提出40条创新举措,打出本科教育改革“组合拳”。
“南开一直有重视本科教育的传统,强调教学优先、坚持以本为本。”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谈到,归根到底,还是要在理念思路上强调“三个转变”:即教育理念从“学科为本”向“学生为本”转变,教育内容从“传授知识”向“提升素质”转变,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教学相长”转变。
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介绍,实施以学院为单位的大类招生培养改革,构建“5+3+X”人才培养体系,在大一新生中“零门槛”推出“二次选拔”机制,“在实际报到的学生中,接近80%都报名参加了遴选,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与可能”。同时,推动O-AMAS有效教学,开展“大班授课、小班教学”教改探索,推广“讲一练二考三”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改的“牛鼻子”。在学生层面,实施综合素质测评与奖助学金改革。在教师层面,构建重学生评价、重同行评议,轻职称资历的“两重一轻”教学评价体系。
“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完美结合,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南开大学教务处长李川勇谈到,“今天的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学习知识的渠道和方式都与传统学习有很大不同。”师生共同体的构建是“南开40条”里的重要内容,旨在提升教与学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通过推动教学创新、学业指导、社会实践、“全球南开”计划等,构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等多领域的师生共同体,真正让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共同成长。(记者 胡春艳)
2019年05月23日08:21 来源:中国青年报